当前位置:主页 > 构建和谐 > 人文风采 >

红色圣地--偃师城关镇东寺庄“周恩来纪念馆”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和谐法制网

   河南小村里的红色圣地
----河南洛阳偃师市城关镇东寺庄“周恩来纪念馆”

        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很多人都产生了经济富裕之后的迷茫,这种迷茫谓之--找不到灵魂的寄托,或称之为精神层面出了问题,这个状态便是失去红色精神依托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城关镇东寺庄里的“周恩来纪念馆”,从以前的车水马龙一样的参观者不断,到现在该村村主任---当今掌管纪念馆钥匙的人——王少锋所说的“一年开不了几次门”的遗憾的语气中,即可感受到这种无奈。
        党的十八大之后,红色文化、红色传承陆续得到弘扬和光大,该纪念馆也被列为河南省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乘着这个新时代的东风,在该村村干部和前辈村民的努力之下,又陆续寻找到当年周总理视察期间使用过的宝贵文物,以及随后刘少奇主席、彭德怀元帅视察该村时的珍贵照片等等,充实了纪念馆的展品。
 
 
        当年周总理视察该村时,习仲勋同志任秘书长,和周总理、彭德怀元帅一样,给广大村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最近由张文灿先生和王少锋主任等发起,欲把几位伟人革命家老前辈一并纪念,使纪念馆更加完善,真正起到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
习仲勋和知识青年交谈
         据该村时任村干部的吕少武前辈记载,周总理视察该村的时间为1958年4月25日。那天上午九点,十几辆小车开进村里,大队部门前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群众已是人山人海。从一辆绿色吉普车里下来一位面容慈祥和蔼,穿着浅灰色中山服的首长,群众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画像中常见的敬爱的周总理,大家万分激动,不由得喊出“周总理万岁!”周总理一听,及时温和地招手制止道“应喊毛主席万岁!”
         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村干部请总理先到大队部休息,总理说先去地里看。村干部忙派人到附近村民家借来一把雨伞,让人在总理后面撑起来,被总理拒绝。总理穿上一件灰色风衣,和大家一样,冒着小雨视察了村里的农作物布局,深入到田间地头,和正在劳动的青年、老年饲养员、煤气机手都做了亲切的交谈;总理还视察了机井、饲养室、幼儿园、地下水道、洛河大堤等等,一圈子下来,竟然长达三个小时。总理当时已是六十岁的年纪了,却一直保持着兴致勃勃的状态,所到之处,都会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陪同周总理到该村视察的还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彭德怀元帅和习仲勋秘书长;彭德怀元帅也很平易近人,当看到开煤气机的小伙子张忠康长得很结实,就上前亲切地抱了抱他的腰,鼓励小伙子努力工作,多做贡献。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都是讲做贡献,不讲索取的。在视察中,该村青年突击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表达要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决心的信,请彭德怀元帅带给毛主席,并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好,彭德怀元帅笑着回答“一定带到!”
          王少锋主任说:“我们村真的是非常的荣幸,不但周总理、彭德怀元帅来视察过,刘少奇主席还来过呢!”
 
        刘少奇主席视察该村,是在1960年4月20日。那年是国家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为安全原因,并没有组织太多的群众迎接。也是上午九点,开过来几辆小汽车,没进村就在小麦丰产方旁边停下了。刘主席先视察了麦田,和正在干活儿的村民做了亲切的交谈;接着又视察了该村自行设计的水利灌溉系统,刘主席夸这个水利系统做得好,还说要到全国推广。大家对刘主席的评价是一脸严肃,一丝不苟,还说刘主席满头白发,应该属于少白头。
          据吕少武前辈记载,周总理、彭德怀元帅、刘主席等在视察中,对需要了解的情况问得都很仔细,和各个工种的农民的交谈,都很家常。那时候,老百姓和中央首长之间都是自然地和谐,自然地亲切,一家人一样。
          这是周总理视察时路过的村口,村民也立碑纪念
          这几块水泥板覆盖着的是当年向总理汇报的水利系统的地下机房总闸
        王少锋主任说,这个纪念馆建于1978年。到了1980年刘主席平反之后,才把该村村民冒着危险保存下来的和刘主席有关的文物收集整理,放在这个纪念馆展出。
从左至右为村主任王少锋、书画家董永生、张文灿先生
存放在纪念馆院内的革命文物——抗日碾
       “不管社会怎样发展,世道如何变迁,我们村的全体村民都会一直怀念周总理、彭德怀元帅、刘主席和习仲勋等伟人、革命老前辈!也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来我们这个纪念馆来参观,老一辈革命家、伟人的功勋,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是啊!红色文物单位、红色文化、伟人、革命老前辈的精神,是我们新中国的立国之本。习主席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就是这个道理。【张文灿    董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