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制建设 > 律界说法 >

民法典:公民社会权利保护的新起点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

  民法典的诞生,实现了几代法律人的梦想,有力地夯实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知法、懂法、用法的热情,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2020年最为振奋人心的法律事件当属民法典的审议通过。民法典的诞生,实现了几代法律人的梦想,有力地夯实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知法、懂法、用法的热情,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民法典不是权利保护的句号,而是充满期待的破折号,民法典将投入司法实践,在运用中不断被深入演绎与推进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民法典以7编加附则,共计1260条的庞大立法体系和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与众多法律条文,开启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过去的民法通则和其他单行民事法律的立法传统,给了民法典编撰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民法典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走出了一条与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等不同的道路,是现代立法技术与中华民族既有法律传统高度融合的体现,是中国法律人积极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寻求中国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智慧结晶。这注定了民法典将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现实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有序开展提供强大的指引作用。

  民法典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值不断增高,对通过法治维护、保障其权利实现的呼声高涨。民法典高度聚焦公民的基本权利,进一步明确了多种新型权利,力争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民法典最备受关注、广为人知,且彰显中国法治进步的主要内容在于人格权独立成编,民法典首次将人格权纳入法律保护框架,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公民人格权的高度重视与严格保护。除了“创新”,民法典还积极丰富、完善原有的民事法律法规的内容,如拓宽隐私权的外延,将“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范畴,明确禁止骚扰电话、短信、传单、强制弹窗广告等方式骚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将“电子邮箱”“行踪信息”等纳入个人信息,使个人信息的内容具体化,并进一步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原则和信息控制者的特定义务,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人民群众权利保护的需求,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提供明确、具体、多样化的保证。

  民法典有力地满足社会发展的法治需求。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直面当下中国社会的普遍难题,高度关注民心之所向。在物权编中对土地经营权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同时删除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并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以适应“三权分置”后土地经营权入市的需要,积极回应三农问题。明确居住权是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有助于推动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使“房住不炒”的政策落到实处,提升房屋利用效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高空抛物坠物,明确侵权责任相关追求的有关规定,对确定侵权人、合理分配责任均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关注与物业服务相关的民生问题,增加物业服务合同,明确物业服务人的义务,对于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规定相应的侵权责任。民法典洞察入微,力争填补和全面围堵社会发展中的法律空白与漏洞,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法治化。

  民法典在传承与开拓中展示中国智慧。民法典汲取了优良的中华文化,注重家国关系,将传统美德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离婚冷静期善意提示夫妻双方更为冷静、理性地处理婚姻关系。关注未成年人被收养及父母离婚时的合法权益;关注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修改完善继承制度,尊重遗嘱自由。关注当下,面向未来,民法典积极破解科技与时代融合的难题。将姓名权和名称权扩展到了网名等,增加合同成立的电子方式、变更制度、解除权等;完善格式条款规则、合同解除制度、合同保全规则等,对数据遗产、数据确权、虚拟财产等予以一般性规定。此外,对基因编辑、人体胚胎等关乎技术与伦理的前沿性问题也做了相应规定。这种既延续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又对接现代科学技术的包容与开放,充分展示了文化、制度和法治的自信,交出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式的法治答卷。

  民法典将为司法机关提供全面、权威、系统的裁判依据。民法典的体系性、协调性,消除了此前适用的单行法律和庞大的司法解释规定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不统一的地方,摒除了原有单行条例各自为政的司法现象,有学者提出,民法典的诞生,昭示着“立法主导型的法律规范发展模式的结束,民事领域治理开始走向经由司法判例日积月累的发展规范模式”,人民法院应当将重点放在民法典在司法层面上如何恰当运用的问题,继续完善相应的立法配套,对于此前数量庞大的民事商事司法解释进行适时的清理、修改和废止;及时制定与民法典相配套的司法解释,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积极完善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加强审判业务指导,从而为民事实务提供了统一的适用依据,搭建起中国民事法律法规的体系化,规范引导司法工作者的自由裁量权,为同案同判提供坚定有力的引导与规制,使民法典在实施中焕发活力,发挥出民法典应有的价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助推社会治理现代体系的建设。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将为社会大众提供明确、清晰、规范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引导,对于公民积极行使、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以及合法有序、最低成本地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等意义重大。民法典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是人民群众维护权益、提升法治幸福感的重要武器,深刻演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观念,有必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与动员,使人民群众从政治高度上、内心情感上理解、信任、支持民法典,并在此基础上理性科学地认识、运用民法典,维护个体的合法权利,推进社会交往的有序开展,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和谐。【中国法院网】